-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字体:大 中 小】 地区概况
文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麓,东接四川广元市,西连陇南武都县,南达九寨风景区,北邻陕西与宁强县隔江相望.地处东径1040 16' 16'' -1050 27' 29'' ,北纬度320 35' 43'' -330 20' 36''。东西长217公里,南北宽156公里,幅员面积5000平方公里,辖2区25个乡(镇),有汉、藏、羌、蒙、撒拉、东乡等11个民族,总人口25万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文县城关。
全县自东向西由亚热带丘陵区向高山峻岭、深山峡谷区展布,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形。山峰海拔高程1000米-4187米之间,河谷海拔高程550-1650米。全县属长江流域、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水系,为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5-150C,年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200-1800小时,无霜期250-310天。
文县山谷迭宕、江河纵横、森林繁茂、物产丰饶,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
一是矿产资源富集。全县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30余种,其中硅石矿带绵延达100公里,为全省第一大矿;重晶石探明储量4000万吨,远景储量近1亿吨,为全国第一大矿;碧口地区铜矿探明金属储量近15万吨,为陇南全区第一大矿.全县25个乡(镇)均有黄金分布,著名的阳山金矿,初步探明储量100吨,控制储量在进一步扩大中,可望成为超大型的全国第一大矿。因此,文县自古就有"金三角"之称。此外,在前震旦系碧口下亚群和震旦系碧口上亚群成矿带广大区域内,有铀、锰、铁、钴、硫、镍、煤、磷、水晶石、冰洲石、毒重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发展原料工业、加工工业条件优越。
二是生物资源丰富,种群数量庞大。在两个总面积为250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省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100只大熊猫,2000多只金丝猴及羚牛、雪豹、大鲵、林麝、黑熊等3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全部兽类77种;鸟类275种、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24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47种;高等植物2160种,其中全国新科5新变1个,甘肃新记录33濒危珍稀植物珙桐、香果树、红豆杉等617种。在白水江、白龙江、团鱼河、丹堡河、白马河、马连河、中路河、洋汤河、龙巴河,有亚热带海洋类鱼资源68种,有每尾重达100斤以上的鲤鱼、1公斤以上的野生甲鱼、小黄鱼、有野生花卉"黄海棠、红海棠、毛杓兰、西康兰、铁橡树、京山梅、太师、台灯树、紫牡丹、映山红、黄杜鹃、红杜鹃"等100多种。有虫草、贝母、当归、大黄、白芪、天麻、猪苓、杜促等1260多种野生、家种中药材和绿色食品山野菜珍品,"蕨菜、微菜、皇菜、黄花、水蕨、刺嫩芽"等20多个品种。与此同时,拥有珍贵大型林木真菌"蘑菇、香菇、羊肚菌、猴头菌、牛肝菌、松茸、黑木耳、金耳、银?quot;等194种。
三是水资源充沛。境内有两江、八河、360多条小溪,年径流量达200亿立方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345万千瓦,可开发29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32万千瓦。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有历史悠久的三国古战场遗址,邓艾偷渡阴平凿山修筑的古栈道、忽必烈之子阔端攻陷文州后焚毁的古代城廓、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与清军战斗过的中寨、屯寨、铁楼寨、哈南寨"四大边寨",有朱元障本征伐蜀连连攻破的"临江关、火烧关、五里关、玉垒关、悬马关"等五大雄关和南起甘肃四大名镇之一、古称小苏州的碧口-范坝-店坝-对树沟-摩天岭-凋楼河-清凉寺-永宁寺-凤凰山、让水河与丹堡河构成的百里自然风景区,有白马河60里白马民族风情区、位列我国四大天池之首的洋汤天池-天池生态公园近30个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群。这些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与四川九寨沟、武都万象洞、武则天故乡广元、平武报恩寺、江油李白故里织成了一方庞大的旅游网线。
文县偏居甘肃东南一隅,不仅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且是我国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2002年,联合国正式接纳保护区为人与生物圈计划成员。同时有据史学者、民族学研究人士考证为氐族扣裔的"白马藏族文化",氐羌村寨,藏羌民俗等独特的民族习俗,已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注.文县是一处偏僻秘境,一块充满神奇的宝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上雪花飞舞,山下桃红柳绿"的光热气候,造就了"全天候"迎客的良好条件,但"藏在深山人未识"。
[编辑]历史文化
文县,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公社已有人类活动。县境内堡子坝乡朱家台,石鸡坝乡哈南寨坪均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址。《尚书.禹贡》记入梁州之域,周时为雍州地。战国至西汉初为氏族所居,《史记.西南夷转》“白马最大,皆氐类”。
秦朝统治势力达到这一地方,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6年)置广汉郡平道;东汉为蜀国都尉治;三国时初属魏,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蜀汉置阴平郡;东晋南北朝间、氐族部落割据为“阴平国”;西魏后北周明帝二年(588)改郡置为文州;随废郡,置建昌,曲水,正西三县属文州;唐复置文州;宋、元沿置文州。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设置文县,清、民国间文县隶甘肃省阶州(武都专区)辖。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国民党县政府投降,和平解放了文县,文县回到了人民手里。在中共文县委、文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进入了新的时期。
文县之“文”是沿用文州之文而来,始封称于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故文州、县得名已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从大局讲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周明帝宇文毓促进了南北朝历史的大转折,停止了战乱、结束了大混乱、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统一了中国。从小局讲,南北时期氐人创建的“阴平国”(今文县一带)割据势力,百多年来武力相争,战乱不 息,到宇文毓时期也逐渐平定。当时统治者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奖励氐族的“归顺”决意偃武修文,以“文明教化”来统治这块地方,故封“文”置州,始称“文州”。到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叫文县,沿用至今。
[编辑]交通信息
文县国道212线从文县东西贯通,两条省道和十多条县乡道路与国道连接,南达成都、重庆,西连九寨沟、黄龙寺,北通武都、兰州,形成了县内外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