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字体:大 中 小】 地区概况
皋兰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北部郊区,位于北纬36度05分至36度50分、东经103度32分至104度22分。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6.83万人。地势山川相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6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皋兰位居兰州北大门,县城地处兰州、白银两大工业城市之间,相距均为42公里。坐落在大砂沟的兰州北龙口开发区,近距兰州四公里,被国家命名?quot;东西合作示范区",是未来兰州开发发展的黄金地段。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兰包铁路,国道109线,白兰高速公路,皋营公路纵贯全县,忠哈高速公路直达中川机场,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由皋兰火车站改建的兰州北站,日吞吐量达百万吨以上。
邮电通讯畅通无阻。公众电报电路覆盖全县。程控交换机5000门,自动交换全国联网,拥有光道电缆、短波微波等多种现代化设备,长途电话可直拨国内外,具备传真条件,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开办了无线寻呼和无线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基础设施成龙配套。文化娱乐、卫生教育,一应俱全。皋兰是太平鼓的故乡,曾在亚运会和国内大型鼓乐比赛中多次获得殊荣,赢得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99年代表甘肃参加了北京国庆晚会开幕式表演,争得了荣誉。皋兰也由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县"。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电力充足、发展前景广阔。境内有高压输电线路900多公里,变电所12座,总容量85000千伏安,有11万伏、22万伏2座;黄河大、小峡电站位处皋兰境内,电力十分充足,发展前景广阔。
水利资源丰富。黄河流经什川乡全境,县内有西电、大砂沟两大水利提灌工程和引大入秦自流灌溉工程,灌溉面积25万亩。县城自来水日供水可达10000立方米;有三座容量分别为8万,10万,135万立方米的水库。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全县耕地面积44万亩,草地253万亩,林地13万亩,还有大量的弃耕地和荒山荒滩地,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土地肥沃,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开发。
旅游资源璞玉浑金。近距兰州的什川,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被誉为"陇上小江南",有待开发。境内万亩梨园气势宏伟,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已被兰州市列入"十五"旅游规划重点开发项目。巧夺天工的砂斧神功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具有极高的开发观赏价值。
劳力充裕,物产丰富,全县共有劳动力89600人,70%以上受过普通中学教育和中级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糜谷、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油料、黑瓜籽、儿梨、冬果梨、白兰瓜、桃杏、百合、特菜等。
[编辑]历史文化
皋兰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狩猎、放牧制陶,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金城县。唐属兰泉县,既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辖地。宋、金、元、明均属兰州。至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幅员辽阔,辖今兰州、白银两市的大部分地区。建国初隶属兰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56年1月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撤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1961年2月,恢复建制,归白银市管辖。1963年10月再属定西专区。1970年4月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编辑]交通信息
皋兰县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兰包铁路,国道109线,白兰高速公路,皋营公路纵贯全县,忠哈高速公路直达中川机场,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由皋兰火车站改建的兰州北站,日吞吐量达百万吨以上。邮电通讯畅通无阻。公众电报电路覆盖全县。程控交换机5000门,自动交换全国联网,拥有光道电缆、短波微波等多种现代化设备,长途电话可直拨国内外,具备传真条件,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开办了无线寻呼和无线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